管人与管事如何才能有效的分开管理


作者:   发布于:2014/5/19 15:58:46   点击量:    0



 

 

一、将企业的事情管好,重点在于发挥企业中不带“长”字号的管理者的作用

 

管事不是靠领导,更多的是靠流程,靠企业中一大批不是领导的管理者。

 

我们要想到企业里面有很大一批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被我们忽视了。例如仓管员、品管员、计划员、物控员等,他们都是管理者,但都不是领导。企业里面很多具体的事情如接订单、下订单、做计划、下计划、买物料、收物料、保管物料、领物料、加工物料、入仓、发货等,90%以上的都是这些不带“长”字号的人在做、在管,带“长”字号的人只是表面上在管,签个字而已。

 

也就是说,管事和管人本来就分开了,领导在管人,而那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在管事,只不过我们以为是可以搅在一起的,就使劲搅,没有按两种模式做。我们想省事,想偷懒,不去为仓管员、品管员、计划员、物控员、采购员等这些基层的管理者单独设计一个管理模式,我们用的模式基本上是只有领导才能管的模式,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很难管好事。

 

很多企业车间的人到仓库领料时,仓管员只要多说一句,领物料的人马上会问一句:“你算老几啊?”,更有甚者还会骂娘。这样的企业要算“老几”的人才能管,“老几”就是带“长”字号的人。可见,在大家的心目中,带“长”字号的领导管一管是可以的,不是领导的人没有资格管。

 

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当中,管理理念完全是领导式管理。这样一来的结果,一是人事不分,领导表面上什么事情都插手,但不对任何一件事情最终负责,导致事情没有真正管好;二是很多管理岗位的人没有办法起作用,形同虚设。

 

我们一定要想法让这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能够做好管理。首先要明确他们管什么,管人肯定不行,因为他们不是带“长”字号的人,只能管事。

 

所以,要将企业的具体事务从领导的权力中分离出来,用流程化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的管理。

 

人事分离的模式有两个要点:第一,企业的具体事务由非领导的管理者来管。对领导不要有太大的依赖。如果你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一定要依赖领导,管理成本一定很高;第二,用流程化的方式赋予非领导的管理者以权力。这就必须要求企业树立规则的权威、流程的权威,因为这是那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能起到管理作用的先决条件。我们不重视规则、流程的权威,就是不想让这些不是领导的管理者起作用,最后,我们做领导的累而无效,就不应该怨天尤人,就应该自作自受。

 

二、管人心、带队伍,老板必须亲自抓

 

人这条线在任何时候老板都要亲自抓,不要交出去,也交不出去。你偷什么懒都可以,但这个懒偷不得,因为偷了以后你就要“返工”。我们企业有返工的概念,那是产品,但你不知道,人也会“返工”的。怎么返?一拨人走了,又换一拨人来,又重新培训,重新整合。何必呢?

 

管人这条线为什么非得老板亲自抓呢?因为管人要靠非常大的信任度,谁能获得这么高的信任度?我认为企业里面只有一个人——老板;也只能是老板,如果别人得到那么高的信任度,贻患无穷。

 

为什么?因为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一个精神领袖。珠三角很多比较知名的企业,它们的成和败的都可以说明这一点。格兰仕是梁庆德,美的是何享健。

 

现在很多知名企业的创业者都在交班,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,这种接班接的不是一个总经理的班,接的是一个精神领袖的班,接不了这个班企业就会很麻烦。

 

科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,潘宁走后是王国端,然后就是徐铁锋,以后是顾邹军,最终科龙被海信收购了。这一路科龙走得险象环生,跌跌撞撞。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潘宁这个精神领袖一走,团队凝聚力失落,人事动荡,人心不稳,业绩下滑。

 

所以,一个企业无论多强大,也需要有一个象征性的人物,这个人物在企业里面都要被人人竖大拇指才行。

 

老板带队伍的核心就是在做人方面要成为大家的楷模,不要仅仅在挣钱方面成为大家的楷模。老板带队伍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归老板管,而是指老板一定要管人的思想动态。要让自己的理念成为企业的理念,让企业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。你的思想理念不渗透进去,别的理念就会渗透进去,人就很难管理。

 

老板带队伍,管人心这条线,要通过几条线抓下去:

 

第一条是领导这条线。总经理→副总→厂长→经理→主管,这是一条管人的线。通过这一层一层的领导,老板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一步一步往下传播和渗透。同时,老板也通过这条线来限制各级领导的行为,为流程管事扫平障碍。

 

处在各个层级上的领导必须起到一个往下传播的功能,维护企业理念的纯洁性,并且对各种异常的声音予以纠正。当然,不能说企业带头人的理念就一定是正确的,就一定是值得维护的。但是,如果企业带头人的理念得不到各级领导人的认同和维护,效果只会更糟。错误的理念会带来问题,但混乱的理念却会葬送企业。思想上的混乱和不纯洁毫无例外的会让企业离心离德,团队散乱,效率低下。

 

为了确保企业理念上的纯洁性,企业带头人还要敢于打破层级概念,直接深入基层与员工对话,缩短距离,经常性地清除一些中间环节产生的“杂音”。

 

做管理要强调层级概念,带队伍却是不可以僵化行事的。这也是强调管人与管事相分离的原因。因为管事要讲流程,讲规则。而管人的思想却更多的要讲统一、讲纯结,过分的拘泥于规则和层级,思想就可能产生异化。

 

思想是不可能被任何外在的规则和层级固化的,心是无常的,心只可能与心相通。一颗无常的心要保持相对的稳定,只能靠一种强大的心灵的力量频繁地作用。

 

第二条线是人事部门。这个部门是专门协助老板管人的。

 

第三条线是稽核部门。这是我们在企业里面新设立的部门。稽核牵涉到事,又牵涉到人,它通过事来发现人的问题。这个部门是直接归属老板管的。

 

三、要管好事情,就要少猜测别人

 

管事的人要懂得控制自己,不要让自己掉入下面三个陷阱中:

 

1、喜欢从事情中去分析和猜测对方的心态、动机,是管事者容易掉入的第一个陷阱。

 

很多管理者特别喜欢猜对方的动机:他为什么不执行呢?他为什么要跟我做对呢?等等。

 

管事者不管人的准确含义是指不要去管执行人的想法,而应该管他的行为,也就是管他做的事。因为你管他的想法你就要猜,一猜就可能猜不准,一猜不准就可能把事情搞得更麻烦。

 

很多人跟领导汇报的时候,讲了一大通他遇到的那个人怎么怎么样。但是你一问:那个人到底做得怎么样?他却回答不出来,为什么?他忘记了这个人到底哪些事情没做好,而把那个人的态度记得清清楚楚。有用吗?没用。能解决问题吗?不能。

 

请记住,管事的人不要猜,他做了就是做了,做了什么就是什么,你把他做的记下来,没做的记下来,就行了,不要去猜。猜测是弊大于利的,所以一定要戒掉揣摩人的习惯,学会就事论事。

 

当老板的或者当领导的如果遇到管事者的投诉,第一句话就要问:这个人的工作到底做到什么程度?如果汇报的人答不上来,你就应该告诉他,先把这些事情了解清楚,再来谈这个人的问题。

 

管人者其实也要戒掉猜测人的毛病。前面说过,管人的穴位在自己身上,你如果觉得对方不好管,你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可以了,也没必要揣测对方。揣测人的心态和动机是很不好的习惯。

 

2、征服欲太强,是管事者容易掉进的第二个陷阱

 

有的管理者可能会说,我揣测对方是为了掌握他的思想动态,从而征服他。商场上或许需要这样,因为大家彼此都要斗智斗勇。但对部下不要这样,因为部下不是对手。商场中的贸易伙伴,某种程度上是你的对手,但部下不是。生意场上可以战胜对方,但是千万不要战胜下属,因为你永远战胜不了。

 

你能战胜你的孩子吗?战胜不了的。他对抗你的方式很多,你根本就不知道。有些小孩子,对抗父母最厉害的方式是残害自己,跑出去或者不吃饭,到了这一步你就得求他了。

 

所以,在管理上不要以输赢来论,管理上很难有输赢的。管人者不要有太重的输赢心和太强的征服欲。

 

没有人能被你征服的,征服的都是假的。古代的皇帝都以为把大臣征服了,但是,挖皇帝墙角的其实都是周围的几个大臣。你只要有征服欲,就会树敌。

 

所以,喜欢征服别人是管理者容易走入的第二个管理陷阱。

 

有些管事的人为了事情的效果,一遇到对抗就一定要征服别人,结果就很容易导致冲突和对抗,冲突一升级,事情根本就一定会放到一边。

 

3、情绪失控是管事者容易掉进的第三个陷阱

管事者要懂得将执行人对事情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态度分开。要培养自信心,自卑心不要那么重,不要觉得人家一句话就是冲着你的,要学会平常心做事。






版权所有@广东优卓企业管理研究所    地址: 广州荔湾区花地大道中89号芳村金融大厦1203室    技术支持:gzfeimeng.com